【社会实践】足迹丈量精神堤坝,画笔描绘抗洪史诗——艺术人文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志愿服务队沿九八抗洪线路红色研学实践正式开启

作者:沈原羽 林姝静 施芳 时间:2025-07-09 点击数:

7月8日,艺术人文学院“长江赤浪”志愿服务队、艺术教育学院“安澜先锋”志愿服务队奔赴荆州市公安县,正式开启九八抗洪线路红色研学实践活动。

undefined

师生们首先参观了公安县文体中心的“抗洪精神”主题展。场馆中详实的史料、珍贵的实物、生动的影像,全景式展现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长期与水共生、与水斗争的壮阔历史,特别是1998年抗洪抢险斗争中军民同心、众志成城的感人事迹。师生们对抗洪精神的历史脉络、核心内涵及其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地位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荆州市长江河道局公安分局的支持下,师生们分批参加了抗洪英雄座谈会和九八抗洪口述历史访谈活动。高世军、李同斌、李文远、王熊华四位九八抗洪亲历者动情分享了“九八记忆”。湖北省“抗洪抢险个人一等功”获得者李同斌先生讲述了他在荆江分洪区抗洪抢险的亲身经历,回溯了“万名官兵血肉筑堤”的雄壮场景;王熊华先生介绍了九八年长江下游村连村、堤接堤的严峻险情,强调了全天候堤坝巡查的关键作用;李文远先生高度赞扬了人民解放军“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高世军先生分享了抗洪胜利后“险江变美江”的感慨与喜悦。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向抗洪英雄提问。李同斌先生向同学们生动阐释了“生死牌”的意义与背景,字字彰显“人在堤在”的坚定决心;李文远先生寄语青年学子:“九八抗洪精神被概括为二十四字,但远不止于此。它需要年轻一代的传承与发扬,让其赋予新时代内涵,在各领域持续绽放光芒。”亲历者们激昂的讲述和回答,将先辈们的荣耀与热血传递给在场每一位师生,抗洪精神在互动中愈发鲜活。

作为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站,通过在公安县的现场参观与面对面访谈,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了九八抗洪精神中“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激发了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奋斗意志,发扬了扬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实践品格。在后续活动中,志愿服务队将充分发挥艺术专业优势,围绕行程中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抗洪精神内涵,开展多场特色实践活动,用艺术的视角讲好抗洪故事宣讲,自觉做抗洪精神的忠实传承者、模范践行者和积极弘扬者,让精神丰碑转化为感恩奋进的青春动能。

艺术人文学院办公电话:027-81317212 |  艺术人文学院书记、院长信箱:Ysrw@hifa.edu.cn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08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