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系探索建立“学习小组”,开展专业拓展

作者: 时间:2015-05-12 点击数:

  (通讯员:毕雪艳 余玉婷)2015年阳春三月,在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教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美术学系“涛哥工作室”正式成立,并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学习交流活动。

  美术学系努力探索教学改革,借学风建设月之东风,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吸收有学习热情的学生成立“学习小组”,旨在延伸课堂教学,多维度充实学生学习生活,增强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师生交流,推动各系部师生交流合作,以期为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空间。

  “涛哥工作室”在李江涛老师的主导下,首开风气之先,联合其他美术学系教师包括左奇志、陈晶、任珊珊等老师利用业余时间无偿带领学生们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涛哥工作室”成立以来,多次组织各种专业拓展活动,极大激起工作室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吸引了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参与。

  4月15日上午10:00,为加强初次接触工作室的成员们对眼下艺术市场的了解与艺术机构运营基本模式的认识,“涛哥工作室”邀请到“A17艺术空间”的负责人陈辉学长进行了交流。陈辉学长曾是我院的一名毕业生,他简单介绍了“A17艺术空间”的成长历程,“A17艺术空间”主要是以互联网第三方的身份来增进艺术家与收藏家间的交流,这与画廊经营有所不同,一个传统,另一个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运势。虽然同为艺术服务,但这帮用互联网来做艺术交流的年轻人刚开始却遭到许多传统画廊的质疑,最后在我校宣传部领导彭部长的大力帮助下,A17艺术空间得以茁壮成长,并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接纳。随后,陈辉学长从消费心理、消费群体、艺术品、艺术衍生品、艺术圈这几方面详细的介绍了A17艺术空间的运营模式。在谈及艺术收藏时,陈辉学长讲到,收藏应该打破大众与艺术品之间的高门槛,互联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用数据说话,对收藏家进行精细的分析,可以更有效、便捷的找到心灵相通之人。同时他强调,要想长期的做好移动拍卖,必须建立自己的壁垒,让别人无法模仿。最后,陈辉学长根据自己的经验与阅历,为学弟学妹们提出几点建议,并告诫大家做艺术要注重细节。

  

  (陈辉学长与“涛哥工作室”成员进行交流)

  4月16日晚,李江涛老师于A12教学楼115教室开展“关于信仰 由宗教轮回观说开”主题讲座。李老师首先介绍了刚刚成立的“涛哥工作室”,工作室成立的目的以及日常安排,工作室面对全校师生开放,号召校内有志之士加入并为工作室的长远发展输送营养。李老师对信仰、宗教观进行了讲解,并激发大家树立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善待众生,重精神轻物欲,细心感知世界,寻找信仰。

  通过讲座,引发了大家关于信仰、宗教轮回的思考,并为宣传“涛哥工作室”迈出重要的一步。

  (“关于信仰 由宗教轮回观说开”讲座现场)

  为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其鉴赏能力,4月24日下午1:30,李江涛和左奇志两位老师带领“涛哥工作室”的成员以及美术学系部分大一大二的学生来到水彩画系观看教师作品展,并且有幸邀请到水彩系的邵昱皓老师对作品进行了全面的讲解。

  在观看作品展前,邵老师为大家简单介绍了水彩画的起源、水彩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水彩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等阶段的历史,同时也为大家讲述了一系列的水彩画的基本技法,包括工具材料的运用、底色的设置、如何将画面表现出气势等,结合前几届全国美展的获奖水彩画作品,简单谈及自身对其获奖原因、作品的风格亮点的分析。为加强印象,邵老师通过一段小视频,让同学们从“水彩画的发展及特点”、“中国当下水彩画发展”、“水彩画与国画的关系”这几方面对水彩有了更深入、准确、全面的认识。有了基础知识的铺垫,邵老师最后带领在场同学们对展厅所有作品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归纳与评析,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水彩系邵昱皓老师为大家评析展厅作品)

  “涛哥工作室”的规模和机制正在不断扩大与完善,它给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且相互促进的平台,使得学生更好的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学校更好的培育优秀人才出力。“涛哥工作室”的各种活动还将相继开展,敬请期待。

艺术人文学院办公电话:027-81317212 |  艺术人文学院书记、院长信箱:Ysrw@hifa.edu.cn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08991号